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看海寧幸福時刻
海寧市傳媒中心記者 陳曦灝
初夏鵑湖,波光粼粼,綠樹紅花。湖畔邊,有迎陽奔跑的年輕人,也有閒適賞霞的老夫妻。一張張笑臉,是“小康”最好的詮釋。
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,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。
站在“兩個一百年”目標交匯的歷史方位上,海寧即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成為一座經濟生活殷實富足、文化生活豐富充實、政治生活生動活潑、社會生活安全有序、環境生活舒適便利、城市生活風尚獨具的品質之城。
離鵑湖不遠,就是杭海城鐵,它將由東向西串聯起杭海新區,直達省城杭州;鵑湖北面,可望至浙大海寧國際校區和鵑湖國際科技城,這裏會是未來的“智慧新城”;鵑湖一直往南,立足杭州灣北岸的“萬畝空間”產業平台迎面而來。
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就是堅持以人為本,以更高的發展質量,襯托生活質量。幾十年來,從“四個輪子一起轉”,到鄉鎮企業“挑大樑”,再到今天的工業強市向高質量前進,實體經濟始終是海寧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石。
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力度越來越大,新興產業培育壯大越來越快,經濟“指數”一路看漲——去年,海寧“211”目標順利達成。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2026.4億元、增長7.8%,突破兩千億大關;地區生產總值1026.6億元、增長7.1%,躋身“千億俱樂部”;財政總收入160.8億元、增長5.1%;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際完成100.5億元、增長12.9%。列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22位、全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指數第9位。
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不僅要看經濟發展水平,還要看人民羣眾是否真正擁有幸福感和獲得感。今朝的海寧,唱響“不在杭州,就是杭州”,用省城標準,為百姓營造了生活的“桃花源”。
民生事業處處開花,民生福祉更有質感,幸福“指數”同步提升——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65526元和38739元,增長8.1%和9.3%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八成用於民生保障,低窪易澇區改造等10件民生實事兑現到位。惠及12.8萬人的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連續15年提高。健康海寧建設、綜合養老服務、資產性扶貧增收等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。
5分鐘公園圈、10分鐘消費圈、15分鐘健身圈、15分鐘閲讀文化圈、20分鐘醫療服務圈……“小康”,我們看到了藍天常在、綠水長流,享受到了高質量的教育醫療服務,也有更多人新時代文明實踐,全城志願,平安建設和季岑給社會治理,呵護。
“壯觀天下無”的錢江潮,為生於斯長於斯的海寧人賦予了“猛進如潮”的品格。站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榮耀節點,百萬潮鄉兒女將乘勢而上,一如既往保持勇氣、鋭氣、朝氣,面向更大格局,擔負更大使命,實現更大作為,開闢愈發壯闊的發展篇章!